
登山的热情
随气温一同高涨
漫长假期里
不少朋友都计划
用一场登山之旅
拥抱自然
但在出发前
登山安全这根弦
千万不能松!
核心安全建议
●路线规划与风险规避
1.优先选择开发成熟的路线,避免未开放野山或危险区域(如悬崖、结冰路面)。
2.提前下载离线地图,规划合理的下山时间,确保天黑前完成行程。
3.避免单独行动,未成年人需成年人全程陪同。
●装备安全要求
1.防滑登山鞋(中高帮为佳)、护膝/护踝(降低关节损伤风险)。
2.携带头灯(非手机照明)、备用电源及防水衣物(应对突发天气)。
●天气与突发应对
1.提前查看天气预报,警惕山区骤雨、大风或低温导致的失温风险。
2.雷雨时远离高处、金属物及孤立树木,撤离至低洼区域。

1 预案措施
1.迷路或受伤后保持原地等待,利用口哨(国际求救信号:连续6声/分钟)或反光镜发送信号。
2.拨打紧急电话时需清晰告知坐标(经纬度或显著地标)、伤情及队伍人数。
3.通过上述措施,可有效降低登山徒步中的健康和安全风险。
2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1.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心脏病)需携带日常药物及应急硝酸甘油。
2.避免空腹或饱腹登山,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以防低血糖。




●防护性措施
1.防晒三级防护:宽檐帽(UPF50+防晒衣)+ SPF50+防晒霜(敏感肌选物理型)+晒后修复霜(含积雪草苷等成分)。
2.防过敏与蚊虫:花粉过敏者佩戴口罩及抗组胺药物;穿长袖衣物并涂抹驱蚊剂。
3.水源安全:禁止饮用未经净化的溪水或泉水。(致病菌风险高),携带净化药片或便携滤水器。
●急救处理原则
1.外伤处理:创可贴覆盖浅表伤口,深伤口需无菌纱布按压止血,冰敷扭伤部位(15分钟/次)。
2.失温急救:更换干燥衣物,饮用温热糖水,使用保温毯包裹核心部位(胸腹)。
3.毒虫咬伤:保留毒刺时用卡片刮除(勿挤压),局部冷敷减轻肿胀,过敏体质立即服抗过敏药。

山野苍苍
登山的快意固然迷人
安全的底线更需坚守
愿大家在山川间收获满目风光
更带着平安与欢喜返程
开学重逢时
再共话登山途中的奇趣与顺遂!
我们下期
再续安全之约~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编辑/许欣、崔琳杰
审核/许欣、崔琳杰、刘湛
审核/许欣、崔琳杰、刘湛
浏览量: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