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一种出发,是为了更好的抵达;有一种奉献,是把青春洒向需要的地方。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支教行动,将对支教学子的牵挂与支持融入每一处细节,全力为支教团保驾护航。

为欢送第十一届“浸润行动计划”的学生,党总支副书记赵阳、辅导员高文烨老师以及艺术教育教研室刘迪老师亲赴现场,为即将踏上支教征程的同学们暖心送行。书记、辅导员向四位支教学生做着最后的叮嘱,以关怀与期许为他们的乡土教育之旅注入满满动力。

辅导员高文烨忙着帮忙搬运行李,将细致的关怀落在沉甸甸的行囊上,为这场奔赴山野的教育之约增添了更多温暖底气。



老师们在支教临行前对支教同学们悉心嘱托,句句箴言满含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对青年担当的期许,从教学专业度到生活关怀细节,事无巨细的叮嘱里,是学院对支教队伍“传递知识星火,架起教育桥梁”的殷切厚望。
学生感悟

手握行囊,心向远方,支教的旅程即将启程,心中已泛起涟漪。我期待着踏上那片土地,与孩子们相遇,用知识为他们点亮一盏灯,哪怕只是微光。出发前的准备,不仅是物资的整理,更是心灵的调适。我反复想象着课堂上的互动、课后的交谈,甚至那些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。这一切未知,都让我既忐忑又兴奋。支教于我,是一次双向的成长。我渴望传递知识,更期待从孩子们身上学习纯真与坚韧。这段旅程注定短暂,但我希望它能成为彼此生命中难忘的印记。

即将出发,我心怀期待又忐忑。想到将站上讲台,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,我反复修改教案,生怕辜负。行李箱里塞满彩笔和故事书,也装着未知与挑战。愿我带去的不只是知识,更是陪伴与勇气;愿我收获的不只是经验,更是理解与爱。

即将奔赴支教地,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,更有对相遇的憧憬。我知道支教不是一场简单的“体验”,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想和孩子们一起成长,用耐心与真诚倾听他们的心声,用陪伴与鼓励点亮他们的梦想。愿这次支教之旅,能成为我们彼此生命里温暖的印记。

赴山野之约,收拾行囊的最后一刻,心中满是对未知的雀跃与忐忑。曾以为支教是“带知识发光”,准备时才明白,应是“怀敬畏靠近”——调整课堂设计、做突发预案,是用扎实准备践行“老师”二字,而非仅凭热血。我亦懂了,这不是单向给予。我带课本出发,更盼收获孩子的纯粹、山野的生命力,读懂另一种成长;前路难题,也成了期待的一部分,让相遇更珍贵。拉上背包拉链,我清楚:不是去“拯救”或“施舍”,而是以学习者、陪伴者的身份,携耐心与真诚,赴一场山野的温暖之约。
编辑/许欣
审核/许欣、崔琳杰、刘湛
浏览量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