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立秋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起始。斗指西南,太阳达黄经135°,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。
“立”,是开始之意;“秋”,意为禾谷成熟。
立秋节气
立秋,是“四立”之一,表示秋季的开始,禾谷开始成熟,收获的季节到了。《历书》曰:“斗指西南维为立秋,阴意出地始杀万物,按秋训示,谷熟也。”《说文解字》:“秋,禾谷熟也。”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
立秋三侯
一侯凉风至
立秋后,偏北风逐渐取代南风,带来凉爽气候,标志着天气由暑转凉
二侯白露生
夜晚凉风与晨雾结合,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上凝结成露珠,形成“白露”现象,象征秋季的清新与寒意初现。
三侯寒蝉鸣
寒蝉因感知阴气上升,鸣叫声更为凄切,成为秋季到来的典型标志。
立秋习俗
秋风起,暑气散,立秋悄然而至,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迭,更伴随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。
晒秋
在南方的一些地区,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、窗台屋顶,将丰收的农作物一一晾晒,金黄的玉米、火红的辣椒、饱满的稻谷……这不仅是农作物的展示,更是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。晒秋,不仅是一种农俗现象,更成为了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,他们用画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份质朴与美好,让“晒秋”二字充满了诗意与远方。
啃秋瓜
“啃秋”,一个生动形象的词汇,寓意着在立秋这一天,用吃西瓜、香瓜或桃子等果蔬的方式,来“咬住”秋天的到来。这不仅是对夏天酷热的一种告别仪式,更是防秋燥、享清凉的智慧之举。全家人围坐一起,共享这份清甜与凉爽,仿佛是在用行动宣告:夏天,你走吧!我们已准备好迎接秋天的到来。
秋社节
秋社节,一个源于汉代的古老节日,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。在这一天,官府与民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以感谢土地神的恩赐并祈求来年的丰收。宋时秋社还有食糕、饮酒、妇女归宁等习俗,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内容,也加深了人们对土地神的敬仰与依赖之情。
编辑/许欣
审核/许欣、崔琳杰、刘湛
浏览量:39